夏季高发病预防提示
发布人:网站管理员  发布时间:2021-06-29   动态浏览次数:285

入夏后,气温逐渐升高,进入呼吸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高发期,希望广大师生增强防范意识,做好预防措施。

一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

    预防措施:

  1. 减少聚集:避免人群聚集活动、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;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(如咳嗽或打喷嚏)的人接触。

  2. 戴口罩: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、在室内公共场所时、就医时和出现呼吸道症状时,应佩戴口罩。

  3. 随时保持手卫生:外出回家后、饭前便后需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,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。

  4.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:注意开窗通风;加强营养,适度运动。咳嗽或打喷嚏用纸巾、手帕或衣袖内侧捂住口鼻,保持居家环境清洁,勤晒衣被,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口鼻;

  5.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:有症状及时咨询和就医。如果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症状,及时到指定发热门诊就诊,并主动向医生告知发病前14天重点国家、地区旅行或居住史以及与有症状病例的接触史。

  6. 接种疫苗: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,符合条件的人群均推荐接种新冠疫苗。

二、水痘

水痘是一种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可通过水痘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水痘患者的水疱传染,易在集体机构引起暴发。水痘传染性很强,水痘患者至出疹前12天到疱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。

预防措施:

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,多数人接种水痘疫苗后不会感染水痘。接种过疫苗的人即使感染水痘,其症状也较为轻微,出疹较少,发烧的可能性较小,并且恢复更快。

得了水痘怎么办?

1.应立即进行居家隔离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(隔离时间一般不少于出疹后14天),并同时报告学校。

2.保持患者居室通风,患者的衣服、被子、用具等应用紫外线照射、太阳曝晒、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。

三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

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有副溶血性弧菌、沙门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。在黄梅天湿热环境下,食品的腐败变质速度明显加快,易发生细菌性食源性疾病。

预防措施:

  1. 饭前便后、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;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;食物处理时要注意生熟分开。

  2. 不吃生冷、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:吃海鲜、涮羊肉等时,要彻底煮熟;不吃腐烂的蔬菜、水果。

  3. 食物吃多少做多少,吃不完的食物及时低温保存,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,下次食用时需要彻底加热。

4.食堂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、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病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。

发生腹泻后怎么办?

一般腹泻症状可以自愈,如果病程较长,出现腹痛、便血、发热等症状时,务必尽快就医治疗。如确诊为细菌性感染需做到:

  1. 暂停上课上班,居家隔离休息;

  2. 被污染的食物不能继续食用,丢弃时需密封包裹;

  3. 患者须调整饮食,吃易消化的食物,如米汤、糖盐水等,减轻胃肠道负担,同时注意腹部保暖;

  4. 患者使用过的便具及被污染过的衣物、床单等,都需要及时消清洗并消毒;

  5. 患者的餐具要和家人分开使用,并在用后清洗煮沸消毒(煮沸1015分钟)。

    四、肺结核

   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。结核病患者的一般症状包括:咳嗽、发热(午后低热)、厌食、咳血、夜间盗汗、乏力、体重减轻、胸痛。

      结核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分,最常见的是肺结核。肺结核患者在咳嗽、打喷嚏、大声说话时,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,周围人群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。

预防措施:

1、不随地吐痰,咳嗽、打喷嚏时掩口鼻。

2、乘坐公共交通、在人员密集场所等公共区域或密闭环境勤戴口罩。

3、咳嗽、咳痰2周以上,有咯血等可疑症状,应及时就诊。

4、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,应主动向学校报告,不隐瞒病情、不带病上课,规范全程治疗。

5、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。

6、高危人群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服药或定期接受胸片筛查。

7、保证充足的睡眠,合理膳食,定期健康体检。加强体育锻炼,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。

(素材来源:中国疾控中心、上海疾控、闵行疾控、奉贤疾控)

华东理工大学校医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21628